CNPP DeepDiveFundamentalsCauseZhihueseP-I18102024/zh-CN: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From The LI AO Wiki
保存修改。
保存编辑。
 
Line 19: Line 19:


本案中的”知乎语“文字使用,正是由于对汉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误认为”只要组合词语就是正确的汉语词语“,进而形成如此荒唐的语言使用行为。事实上,大部分”知乎语"使用者表面上声称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中文”,还不时引经据典,认为自己对汉语言文化的精髓了如指掌、了然于胸,能经得起鲁棒的检验;实际上,在他们口口声称字典中如何解释某个汉语词语、典故中如何解释某个成语的时候,他们却有选择性地忽略字典中对于规范汉字的词语、句式、标点符号、语法段落的这部分至关重要的内容,我行我素地使用自认为正确的文字,进而产生荒唐的现象。
本案中的”知乎语“文字使用,正是由于对汉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误认为”只要组合词语就是正确的汉语词语“,进而形成如此荒唐的语言使用行为。事实上,大部分”知乎语"使用者表面上声称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中文”,还不时引经据典,认为自己对汉语言文化的精髓了如指掌、了然于胸,能经得起鲁棒的检验;实际上,在他们口口声称字典中如何解释某个汉语词语、典故中如何解释某个成语的时候,他们却有选择性地忽略字典中对于规范汉字的词语、句式、标点符号、语法段落的这部分至关重要的内容,我行我素地使用自认为正确的文字,进而产生荒唐的现象。
[[Category:ChineseLanguagePreservation]]
 
这种现象也在图片“[[:File: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2.png|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2.png]]”中有所体现。图中,使用“触屏”表示“触摸屏幕”就是随意组合词语的又一个荒唐使用的典型案例。事实上,“触屏”是汉语口语中对“触摸屏”的简称,如果简简单单将“触摸屏幕”表示成“触屏”,那就会与“触摸屏”产生歧义。如图所示:
[[File: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2.png|center|thumb|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2.png”。《天天象棋》游戏用户界面,部分信息被抹去。]]
该案例列举的两个例子,实际上都是由同种问题所引发,其背后的大致逻辑为:“知乎语”使用者自以为是地简化多个汉语词语→将简化的汉语词语拼凑成新的自认为正确的词语→导致荒唐问题发生。这种做法严重践踏了汉语言文字的精髓,任由该现象发生将导致汉语功能的进一步弱化,甚至造成不规范汉语使用者主导局面的可怕结果。
 
=== 案例二:组合汉语词语方法不当,造成错误表述 ===
组合汉语词语的方法不当,也能够导致错误表述的发生。人机验证挑战是规避机器自动化操作互联网资源的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对人机挑战概念或者其名词、术语的不当理解,都可能最终导致错误表述的发生。
[[File: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s3.png|center|thumb|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s3.png“,浏览器标签页截图。]]
 
 
本案中的事例就是明显的例子。”验证“本身是描述检验某项操作或某个物件以获得相应反馈结果的过程,它也能作为动词使用。但是本案中,该按钮的作用明显不是将验证过程整个重新刷新,而仅仅是在确保用户继续留在该验证工作流的情况下刷新验证挑战的题目内容。本人曾经点击过带有相同设计的工作流中具有相同名称的按钮,整个验证过程并没有刷新,即在本人留在当前验证环节的界面的情况下,系统仅刷新了挑战题目的内容。该设计的英文版本也能足够印证此事实。
[[File: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s4.png|center|thumb|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s4.png“]]
图中可见,以英文字母书写的内容按照英文进行翻译则为”尝试(一个)新的验证挑战“, 而非所谓的”Try a new“后面以”verification“进行描述。
 
本案中列举的该示例,其背后的大致逻辑为,”知乎语“使用者缺乏汉语言文字专业知识导致无法准确使用词语,在长期的自造词使用习惯下自身已被洗脑,因此以为”验证“就是验证挑战的意思,或者以为”验证“是”验证环节“的简写并为追求所谓”简约主义“而使用,从而导致错误发生。
 
== 预防被“知乎语”进行不当影响的方式 ==
预防因察看“知乎语”内容从而造成不当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尽量减少非必要情况下带有“知乎语”显示功能的智能手机及其应用软件的使用,或彻底停止使用该类智能手机产品及其应用软件,购买规范显示文字的产品如“vivo”、OPPO系列手机,以及部分华为手机,并注意尽可能减少使用该类型应用软件。更换手机时,请注意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此外,进行操作系统等重要的软件部件更新前,评估产品研发公司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并确保不会因操作系统中包含“知乎语"显示功能导致手机事实上成为输出低质量信息内容的工具。有条件的用户,可以使用海外公司生产的手机。
 
——二是经常阅读高质量中文及汉语的信息内容,丰富自身的语言技术技能。注意规避长时间接触低质量信息内容如智能手机应用服务及”抖音“平台推荐视频等。
 
——三是渐进式减少确有毒害的手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微信、知乎等确有毒害的应用软件主宰大部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可通过采用渐进式方法设定阶段性不使用该类型应用软件的目标,完成后给予自身能力的认可以及对产生进步的鼓励。可以通过采取使用规范文字记录自身不使用这类有毒害应用软件的过程,在最终彻底脱离它们管控的情况下将这一时刻记录在案,以作为有力的证据材料,证明自身发展具备的强大实力,成为对成长、发展阶段的有力认可。
 
——四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间接性地避免被有毒害互联网产品的影响。可多与自然环境接触,或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等,间接性减少接触有毒害的信息内容。
 
——五是时刻为自身敲响警钟。时刻提醒自身,正如古人有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不坚持抵制有害的互联网产品,最终“量变”恐将形成彻底性、根本性的本质性变化,自身将没有能力准确判断哪些内容有毒害哪些没有,从而丧失对汉语言文字的正确、规范的使用。
 
== 紧急联系方式 ==
如遇因本文章所述现象产生的紧急情况,您可与文章作者([[User:Admin|Li Ao]])取得联系。
[[index.php?title=Category:ChineseLanguagePreservation]]
__INDEX__
__INDEX__

Latest revision as of 18:08, 18 October 2024


基本信息

该页面作为深入介绍微信、小米、知乎等互联网企业的部分人员有意使用不正确的汉语言文字的专题文章载体,以深入的视角介绍这些人有意使用不规范语言文字的根本原因,以及有关如何避免被这些错误的文字使用方法误导或被蛊惑的详细信息。

专题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知乎语”使用者的强行拼合汉语词语组成自认为正确的新词的详细情况。

背景介绍

“知乎语”使用者使用不规范汉语言文字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强行将汉语词语(单字词语或汉语中既有的复合词)进行拼合,从而形成他们自认为正确的新的词语。这种不正确的汉语使用方法一旦形成气候(遗憾的是目前已经如此),将对受众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其难以准确掌握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方式方法,因而造成语言的错误使用,或产生低俗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发生。语言文字作为传递意思的重要工具以及记载含义的重要载体,其特征始终不应当是具攻击性、迷惑性以及包含低俗内容(除非需要记载低俗内容本身,该部分记载不视为语言使用的整体为低俗性质)的。

经本人进行大量的研究发现,“知乎语"使用者强行进行词语组合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尝试使用汉语词语表达意思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匮乏导致无法掌握能够正确描述该意思的词语,因此开始自行造词。由于他们本身不理解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因缺少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准,因此导致自行创造的词语往往也不符合语言发展的科学性质的特征,这些词语根本无法准确表达含义,但又却造成了不少歧义和产生诸多麻烦。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为追求标新立异,将自己的身份标签化,认为使用语言文字也能有所谓的”新鲜感”,故对这种行为成瘾,不但自己创设词语,反而在使用简体字的情况下故意不使用规范的引号而是使用繁体字引号,更有甚者将规范引号的格式与繁体字引号混合使用。

案例分析

案例一:强行拼凑词语,导致问题发生

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png”中可见一处明显错误:名为“修改密码“的菜单使用”重置QQ登录密码“进行表述。如图所示:

浏览器标签页截图,部分信息被抹去。图中可见一处明显的语言文字使用错误,即修改密码使用”重置“进行表述,此外还可推断可能存在一处错误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找回密码“实则为重置密码。
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png“:浏览器标签页截图,部分信息被抹去。

不难看出,这是”知乎语"使用者将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修改密码的行为先理解为“重新设置密码”,进而将“重新设置”重新拼合形成“重置”。这就造成了错误的文字使用,因为行业术语中“重置密码”实则为用户在不提供既有密码的情况下通过以创建账号时使用的设置密码的方法,重新再行设置一个,以代替原先的密码。如果简单将任何重新设置密码的行为都解释为所谓“重置",则真正的重置密码行为将难以解释,或者需要更复杂的方式进行解释,从而违背语言设计的基本初衷。

本案中的”知乎语“文字使用,正是由于对汉语言文字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误认为”只要组合词语就是正确的汉语词语“,进而形成如此荒唐的语言使用行为。事实上,大部分”知乎语"使用者表面上声称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是“中文”,还不时引经据典,认为自己对汉语言文化的精髓了如指掌、了然于胸,能经得起鲁棒的检验;实际上,在他们口口声称字典中如何解释某个汉语词语、典故中如何解释某个成语的时候,他们却有选择性地忽略字典中对于规范汉字的词语、句式、标点符号、语法段落的这部分至关重要的内容,我行我素地使用自认为正确的文字,进而产生荒唐的现象。

这种现象也在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2.png”中有所体现。图中,使用“触屏”表示“触摸屏幕”就是随意组合词语的又一个荒唐使用的典型案例。事实上,“触屏”是汉语口语中对“触摸屏”的简称,如果简简单单将“触摸屏幕”表示成“触屏”,那就会与“触摸屏”产生歧义。如图所示:

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2.png”。《天天象棋》游戏用户界面,部分信息被抹去。

该案例列举的两个例子,实际上都是由同种问题所引发,其背后的大致逻辑为:“知乎语”使用者自以为是地简化多个汉语词语→将简化的汉语词语拼凑成新的自认为正确的词语→导致荒唐问题发生。这种做法严重践踏了汉语言文字的精髓,任由该现象发生将导致汉语功能的进一步弱化,甚至造成不规范汉语使用者主导局面的可怕结果。

案例二:组合汉语词语方法不当,造成错误表述

组合汉语词语的方法不当,也能够导致错误表述的发生。人机验证挑战是规避机器自动化操作互联网资源的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对人机挑战概念或者其名词、术语的不当理解,都可能最终导致错误表述的发生。

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s3.png“,浏览器标签页截图。


本案中的事例就是明显的例子。”验证“本身是描述检验某项操作或某个物件以获得相应反馈结果的过程,它也能作为动词使用。但是本案中,该按钮的作用明显不是将验证过程整个重新刷新,而仅仅是在确保用户继续留在该验证工作流的情况下刷新验证挑战的题目内容。本人曾经点击过带有相同设计的工作流中具有相同名称的按钮,整个验证过程并没有刷新,即在本人留在当前验证环节的界面的情况下,系统仅刷新了挑战题目的内容。该设计的英文版本也能足够印证此事实。

图片”18102024 ZhihueseIllustrations4.png“

图中可见,以英文字母书写的内容按照英文进行翻译则为”尝试(一个)新的验证挑战“, 而非所谓的”Try a new“后面以”verification“进行描述。

本案中列举的该示例,其背后的大致逻辑为,”知乎语“使用者缺乏汉语言文字专业知识导致无法准确使用词语,在长期的自造词使用习惯下自身已被洗脑,因此以为”验证“就是验证挑战的意思,或者以为”验证“是”验证环节“的简写并为追求所谓”简约主义“而使用,从而导致错误发生。

预防被“知乎语”进行不当影响的方式

预防因察看“知乎语”内容从而造成不当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尽量减少非必要情况下带有“知乎语”显示功能的智能手机及其应用软件的使用,或彻底停止使用该类智能手机产品及其应用软件,购买规范显示文字的产品如“vivo”、OPPO系列手机,以及部分华为手机,并注意尽可能减少使用该类型应用软件。更换手机时,请注意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此外,进行操作系统等重要的软件部件更新前,评估产品研发公司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并确保不会因操作系统中包含“知乎语"显示功能导致手机事实上成为输出低质量信息内容的工具。有条件的用户,可以使用海外公司生产的手机。

——二是经常阅读高质量中文及汉语的信息内容,丰富自身的语言技术技能。注意规避长时间接触低质量信息内容如智能手机应用服务及”抖音“平台推荐视频等。

——三是渐进式减少确有毒害的手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微信、知乎等确有毒害的应用软件主宰大部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可通过采用渐进式方法设定阶段性不使用该类型应用软件的目标,完成后给予自身能力的认可以及对产生进步的鼓励。可以通过采取使用规范文字记录自身不使用这类有毒害应用软件的过程,在最终彻底脱离它们管控的情况下将这一时刻记录在案,以作为有力的证据材料,证明自身发展具备的强大实力,成为对成长、发展阶段的有力认可。

——四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间接性地避免被有毒害互联网产品的影响。可多与自然环境接触,或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等,间接性减少接触有毒害的信息内容。

——五是时刻为自身敲响警钟。时刻提醒自身,正如古人有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不坚持抵制有害的互联网产品,最终“量变”恐将形成彻底性、根本性的本质性变化,自身将没有能力准确判断哪些内容有毒害哪些没有,从而丧失对汉语言文字的正确、规范的使用。

紧急联系方式

如遇因本文章所述现象产生的紧急情况,您可与文章作者(Li Ao)取得联系。 index.php?title=Category:ChineseLanguagePreservation